東南亞的降頭術與中國的放蠱(蠱毒)極為相似。《本草綱目‧蟲部四》李時珍引唐代的陳藏器原話說,想要製蠱,就必須捉一百隻蟲,然後放入器皿。為了生存,這一百隻蟲會互相咬食,最後活下來的蟲就叫作蠱。這蠱本來是一種專門用來治療毒瘡的藥,後來才被有心人士用來害人。蠱的種類非常的多,一般來說,蠱毒可分為四大種,分別為蛇蠱、金蠶蠱、虱蠱與拍花蠱。其中最為奇特且邪門的就是拍花蠱,放蠱之人只要與人握手寒暄,就能經由他的手心將蠱傳放到人的身體裡。
據傳,有婦人頭上裹著一條藍布,到某住家與男主人聊天,離去時,婦人突然握著他的手,在他的手背拍了幾下,並說:「好,好。」第二天,男主人忽然倒地不起,全身顫抖了起來。 後來經由專門治蠱的人治療,男主人服藥後,竟從口中吐出十幾個紙團,這些紙團就是所謂的蠱。 在所有的蠱中,以金蠶蠱最毒,主要是在大陸閩南(廈門、泉州、漳州)一帶流傳。
《本草綱目》引用「蔡攸叢話」中說,金蠶蠱對人體危害最大,它會像屍蟲一樣侵入人的體內,然後吃光人的腸胃器官。而且它的生命力極強,很難消滅。而虱蠱則是由虱蟲製成,若是將它吃進體內,同樣會將人的內臟吃光光。 那麼金蠶蠱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呢?民間的普遍說法是將多種毒蟲,如毒蛇、蜈蚣、蜥蜴與蛤蟆等等,一起放在一個甕缸中密封起來,讓牠們自相殘殺,互相吞食。
過些日子,甕缸裡會僅剩一隻顏色金黃,外形像蠶的生物,那便是傳說中的金蠶。 要不然就是把十二種毒蟲放在缸中,埋在人來人往的十字路口,七七四十九天後再挖出來放在香爐中,早晚用清茶、清香供奉,這樣金蠶就會化為無形,而存於香灰之中。 要放蠱時,主人可取金蠶的糞便或是香灰,放在食物中讓人吃下。
如果不及時醫治,中蠱之人會感到胸腹一陣劇烈攪痛、全身腫脹,最後七孔流血而死。死時口鼻之間會湧出數百隻蟲,屍體就算火化,心與肝也無法燒毀,呈詭異的蜂窩狀。 因為懼怕金蠶,大陸閩南鄉村人家煮完飯後,習慣在鐵鍋中放些清水,這是因為據傳金蠶喜歡睡在鐵鍋中,放了水,就能防止它睡在鐵鍋裡。在大陸曾經有苗女阿波(化名)親眼目睹蠱婆放蠱的方式。
阿波表示,只有正宗的苗村才會有人放蠱,且並非人人都會放。有一年過年,她與家人在家吃飯,有兩名上了年紀的苗族婆婆上門要飯,因為知道蠱婆的厲害,許多人家都會立刻給飯,不敢得罪。 沒想到其中一位苗族婆婆用手指了一下阿波家裡的菜碗,苗族婆婆離開後,阿波的外婆立馬把那碗菜給倒掉,原來,蠱婆會將粉末狀的蠱毒藏在指甲裡,讓人吃進肚子裡,如果不解毒,不出一年,中蠱者就會死亡。
蠱毒不只是民間在流傳,在中國歷史上,還曾發生過數件宮廷巫蠱作祟的事件。例如漢武帝征和元年(西元前九二年),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和陽石公主被朱安世誣陷,指公孫敬聲和陽石公主通姦,還在武帝經常通過的馳道上埋木偶施放巫蠱,好讓他早死。漢武帝信以為真,就將丞相父子和陽石公主都殺了。 雖然這是一起冤案,不過歷代中國皇帝還是頒佈法令,嚴格查緝巫蠱,最高的罰責是誅殺放蠱之人的九族。
假使中了蠱毒,中國古代常用數種方法來治療,一是服用草藥,《周禮》稱這種草藥為嘉草。(《周禮.秋官.庶氏》:庶氏掌除毒蠱,以攻說禬之,嘉草攻之。)這嘉草就是現今日本人愛吃的茗荷,中國別名為蘘荷。 嘉草(茗荷)是草本植物,食用部位為花蕾,味芳香微甘,可涼拌或炒食。它富含蛋白質、纖維及多種維生素等。
除此之外,用石榴皮煎汁來服用,也能解毒。 解蠱毒的其他方法則是撚香請神明降下醫藥。《後漢書》曾記載,在仲夏月,用一根米色的繩索,將葷菜和彌牟(苧麻製成的布)綁在一起,可撲滅蠱毒。(《後漢書.禮儀志》:仲夏之月,萬物方盛。日夏至,陰氣萌作,恐物不楙。其禮:以朱索連葷菜,彌牟朴蠱鐘。)
怕怕~廟會討論區 -
回覆刪除免費視訊聊天室 ★
UT南部人視訊 ★
ol制服美女視訊 -
18禁小遊戲 ★
免費視訊聊天室 ★
車展show girl聊天 ★
視訊辣妹自拍 ★
玩美女人視訊網 -
免費視訊聊天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