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3

◆26名美軍冤魂不散?! 台灣「三叉山空難」悲劇



       2012年9月,花蓮大鵬航照機在中央山脈三叉山東方失事,造成3名機組員罹難!事實上,三叉山的傳聞極多,距今70年前,三叉山東北方也曾發生過墜機事件。1945年9月10日,就在二次大戰日本宣佈投降後的1個月,一架從菲律賓起飛的美軍軍機,上面載滿遭釋放的美國、荷蘭和澳洲籍的戰俘,這架軍機遭遇颱風在三叉山東北方撞毀,機上26名成員全部罹難。事後上山搜救的98位原住民、日本警方等,最後也因颱風來襲,26人魂斷山中,這與山上墜機身亡的美軍數字相同,巧合的讓人頭皮發麻,加總起來共52人罹難。

       搜救隊員包括警官2名、憲兵3名,以及布農壯丁3名等共8人,由駐守霧鹿地區16年的警部補城戶八十八為隊長,帶隊上山搜救,9月18日出發。 搜救隊經過近3天攀爬才抵達失事現場,發現機身全毀,因多數都成了屍塊,美方認為,山上即將下雪,關山一帶經二次颱風侵襲,山路柔腸寸斷,徒步入山困難重重,屍體搬運不易因此,委請就地鄭重埋葬。」。但因現場是一大片高山草原,並無適合製作棺材的木料,搜救隊也未攜帶製作棺木的工具。

       9月25日,臺東廳下令各部落會長挑選出壯丁70名,加上警官2名、警守2名和憲兵隊15名,共計89名,組成第二批搜索隊,9月27日出發。每人自帶行糧、鍋碗、衣物,並分配收屍用木枋一塊和鐵釘一袋等。由於人數龐大,加上攜帶笨重木料,沿途地形崎嶇,搜索隊出發後就逐漸散開,分成前中後三大隊。帶頭的是身手矯健,對地勢熟悉的布農族人,殿後的大多是漢人與平埔人。9月29日當晚紮盈時,據說氣溫極低,必須挖小洞覆蓋毛毯來保溫。


       隔天清晨,發現巡查部長兼隊長落谷順盛,難耐夜寒,凍死於坑洞中。9月30日清晨出發後,雨勢逐漸增強,天氣明顯變壞,後隊帶隊班長劉金主和隊員邊走邊商量,最後決定暫時撤離。回程時風雨大作,隊員不得已紛紛拋棄物品加速逃命,這隊就這樣集體逃過一劫。 此時前隊與中隊已分批抵達飛機失事現場,由於天後逐漸轉壞,負責指揮的警部補城戶八十八根據經驗判斷可能有暴風雨,當機立斷要兩隊人馬放下手中木料,中隊立刻回徹下山,前隊留在山上繼續完成安葬工作。

       不料,前隊下山時遇上暴風雨,迷路、失溫、大霧與糧食耗盡,讓隊員們走失分散,各自求生。隊長城戶八十八亦在風雨中,奮力爬山涉水前進,最後體力耗盡,而背靠石壁,雙腿盤坐,口咬毛巾一角,氣絕死亡。全隊生還者,僅憲兵曹長後山定1人。10月5日,由於不忍眾多搜索隊員暴屍荒山野谷,關山郡再度組成第三批搜索隊,隊員人數不詳,據說是由二名山地警察帶領布農人入山。

「三叉山事件」飛機殘骸

       他們沿途搜尋死亡者,再一一剁下手掌,屍體就地收埋。途中,在一棵大樹下,發現三名出身雷公火社的阿美人屍體,而一隻疲憊不堪的黑狗,伏地守護氣絕多時的主人。當搜索隊員來到時,黑狗哀求的眼神和低沉的悲鳴,讓見者無不動容。收埋主人妥當,餵食後黑狗依依不捨消失在樹林中。死者剁下的手掌,則攜至飛機失事地點火化,骨灰裝入四方形小木盒,送至關山郡役所。

       幾天後,第三批搜索隊抵達飛機失事現場時,發現大部份美軍屍體因缺乏材料,並未收埋。於是派遣一名同行警察,前往利稻,召集十餘名布農人壯丁攜帶工具上山,就谷中樹林取材,製成棺木收屍。同時,選擇水池邊,一字排開鄭重埋葬,墳前則按指示豎立木製十字架,而完成第一批搜索隊末完成的任務。

      「三叉山事件」也是台灣史上救難人員死亡最多的人數。20多年前,有遺屬用大理石刻了「有緣公」當作墓碑,但因長期風吹雨淋,墓碑破碎、碑文掉漆。許多山友路經罹難救難人員的墳塚,總誤以為是一處亂石堆。

       2001年4月4日,關山鎮親水公園內進行揭碑儀式,受表彰的是「三叉山事件」中的英雄。當時的鎮長許瑞貴、縣議會議長吳俊立、副議長林光雄及來自鄰近鄉鎮及部分遷居北部的罹難者遺族三十多人參加,遺族們在禮成後繞行紀念碑一周,並逐一在碑誌背面以手指輕觸先人的名字,現場氣氛莊嚴而肅穆。






1 則留言:

  1. 城戶八十八 指派憲兵曹長後山定先行將美軍罹難士兵的兵籍牌等物品帶下山,所以他才逃過一劫。

    回覆刪除